湖南日报记者王振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际,湖南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规划编制部门正以“开门编规划”的胸襟,广泛汇聚社会各界智慧。从省级层面顶层设计到全省上下开门问策,从线上征集建议到当面听取建议,一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问计于民”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共同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省级平台搭桥梁
千行百业献良策
自“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湖南坚持将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与问计于民的广泛性紧密结合起来,相关省级部门主动搭建多元化建议征集平台,精准引导社会各界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扩大内需、区域协调、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生态文明、文化强省、社会民生、基层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等14个重点领域提出真知灼见。
在新湖南客户端首页,“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专栏成为社会各界的“建言直通车”。目前,该平台已收到覆盖14个重点领域的建议数万条。与此同时,省人民政府、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网站同步开设征集专栏,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多平台协同的矩阵效应,为规划编制注入鲜活的人民智慧。
围绕规划编制,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碰撞交融。网友何先生聚焦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提出紧抓“第十六届全运会”“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工程”等机遇,推动工程机械产业二次腾飞;网友彭树初则为中医药产业升级支招,建议以“数字化+全链条”融合发展,构建从道地药材种植到终端产品生产的全链条数据闭环。来自衡阳的政协委员李长坤建议,进一步加强物流枢纽、变电产业集群建设,发挥衡阳作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邵阳县群众刘懿欣希望将邵阳县油茶产业纳入省级规划,做强“中国茶油之都”品牌,让农业增效、助农民增收。
这些建议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条建议都承载着大家对湖南发展的期盼,目前已安排专人梳理分类,将吸纳合理建议,确保民智民慧真正融入规划编制。”
全省各地齐动员
广开言路汇众智
长沙市积极彰显省会担当,组建起包含国家和省、市专家学者的咨询组,精准锚定45个市级规划调研重大选题,为科学编制规划筑牢组织与智力支撑。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平台、“走找想促”信息系统、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数字渠道广纳“金点子”,同时依托党政机关办公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设置线下征集点,配套张贴征集海报、线上二维码及建议箱,不断延伸征集触角。目前,长沙通过“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专题征集和“十五五”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共征集到760余条高质量建议,其中产业发展类24.6%、民生福祉类22.9%、城市建设类17%、社会治理类10.4%,形成了清晰的民意图谱。
株洲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发改委开展“十五五”规划重大课题征集,线上通过新闻媒体及“株洲社会工作”微信号征集,线下邀请党员干部、老领导、代表委员等建言,依托“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开展专项征集,推动县处级以上干部聚焦“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积极报送“金点子”。目前,全市各渠道已征集156条建议,涵盖产业、乡村振兴等多领域,梳理形成8大类60条高价值建议汇编,吸纳用于当前重点工作和“十五五”规划编制。
湘潭市广泛汇聚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良言良策。线上依托“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湘潭红”建议征集平台等渠道,持续开展专题征集活动,向社会各界广撒“英雄帖”。线下则结合全市“走找想促”“三听三问”活动,市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领题调研,示范引领各级党员干部走企业、进村社,与经营主体、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心声。同时,发动30名人民建议征集特邀建议人积极建言献策。目前,湘潭市本级共征集各类建议156条,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邵阳市听取行业专家、“两代表一委员”、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开展“我为邵阳‘十五五’发展建言献策”活动,12个县(市、区)同步行动。依托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邵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启动专项征集,市级领导带头驻村调研,设立多个线下征集点。目前,全市累计征集建议超730条,为科学编制规划注入了新的活力。
常德市采取“双轨并行”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汇智聚力。通过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14大领域,分门别类提交专业化建议,首批30余条已进入论证办理阶段,“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建议获重点关注。同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在市政府、市发改委官网及市委社会工作部官微设专栏,让市民以邮件、微信、信函等方式为科学编制规划献计出力。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开辟3条征集渠道,深入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建议征集活动。依托“益阳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向市民征集建议,发动相关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提出专业见解,用好“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组织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员干部报送专项建议,实现意见建议来源广覆盖、多层次。目前,涉及多个领域的高质量建议经系统梳理后,精选编撰成《“十五五”规划专题征集摘编》,反馈至市发改委供规划编制参考,助力形成贴合实际、回应期盼的发展蓝图。
郴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联合主流媒体发布征集公告,8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征集活动。在“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增设征集专项,推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调研、提交建议。同时,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征集建议、吸纳民意。目前,郴州市本级收到社会面“金点子”115条,其中关于民生福祉、区域发展、项目建设类建议占比较高,县(市、区)征集优质建议248条。
娄底聚焦“十五五”规划,围绕经济、民生、文化等7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调研,全面掌握娄底发展现状,确保规划编制符合市情实际。市级层面在主流媒体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娄底市“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告》,5个县(市、区)同步发力,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娄底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等单位积极开展“走千企万户·听百姓声音”百姓访谈活动,收集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同时,通过深入车间一线调研、召开专题座谈征集建议、梳理“金点子”等方式,共收集“金点子”110条,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
健全机制求实效
转化成果见真章
围绕“从建议征集到成果落地”,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好建议”转化为“好政策”。
在征集环节,全省上下普遍建立并拓展线上线下立体化渠道,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线上依托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专用小程序、主流媒体等,实现“一键提交”;线下利用政务大厅、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平台设立征集点,开展座谈交流、加强调研论证,充分发挥各地特邀建议人“善于提建议、能提好建议”的代表作用。
在办理环节,各地围绕“征集—论证—转化”建立完善闭环管理机制,以全流程管理确保每条建议有回音、能落实。湘潭建立建议办理台账,点对点转请相关部门办理;邵阳对征集到的建议分类梳理,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郴州市每周进行分析调度,将好的建议及时采纳、转办并吸收运用到“十五五”规划编制及实际工作中。
在转化环节,各地坚持“管当前”与“管长远”相结合,对当下可实施的建议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娄底针对外卖、快递员“门难进”“车难停”问题,在全市选取80个“友好小区”打造试点,设置“友好地图”、划定专用停车区等,实现全市1387个小区均允许骑手通行。对需要长期推进的建议认真研究、纳入规划。如郴州对“大力发展氢冶金产业”、建设郴州“零碳两都”的建议,已采纳并进入产业规划论证阶段。
正如一位参与本次征集活动的退休教师所言:“我的建议能上达并在媒体上展示,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也是重大规划编制的参与者、受益者。”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为湖南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随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推进,湖南正将千万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从长株潭一体化的加速提质,到社区养老的细微考量;从产业升级的攻坚举措,到生态保护的长远谋划,这幅承载着三湘儿女期盼的发展画卷,正在民主决策的生动实践中徐徐展开。
作者:王振亚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