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及四个城区社会工作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对全市“友好场景”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随着平台经济蓬勃发展,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已成为城市运行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面临着“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休憩难”“充电难”等现实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痛点,提升从业环境,衡阳市今年全面启动覆盖“友好小区”“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商户”“友好楼宇”等多种类型的“友好场景”建设工作。
本次调研覆盖市区36个不同类型的建设点。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交流访谈,深入了解各点位在优化新就业群体从业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际效果,发现一系列暖“新”成果。部分“友好小区”设置了快递外卖专用停车区、引入了智能存物柜,有效缓解了车辆、物品、商品的“停、存、送”难题;众多“友好商圈”“友好社区”“友好楼宇”设立了“暖新驿站”,提供休憩座椅、饮水、充电、应急医药箱等一站式服务,让奔波在外的骑手们有了“歇脚充电”的港湾; 一些“友好商户”主动开放店内休息区供骑手临时歇脚,并推出专属优惠餐食,提供“进店暖心”的关怀。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是对前期“友好场景”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体检”。下一步,将系统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短板,及时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做法,持续深化“友好场景”建设内涵,推动服务场景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拓展,为新就业群体营造更加优质、便捷、温馨的从业环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湖南社会工作
责编:张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