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湖南省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创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方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动人民建议征集成果及时转化和利用,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智慧活水润三湘,民声民意化良策。湖南省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探索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工作路径,让蕴藏于群众的智慧,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高位推动
构建四梁八柱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受最深切。湖南省委高度重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加挂湖南省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牌子。在省委强力推动下,一套系统完备的“湖南实践”加速形成。
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指导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将常态化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以下简称“走找想促”)、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办理和湖南省民意反映渠道一体化平台建设管理等职能职责划入省委社会工作部。在省委社会工作部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市(州)、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设立对应工作机构,确保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
省委社会工作部出台《湖南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办法(试行)》,构建“征集—交办—办理—反馈—评价—激励”全链条、闭环式制度规范,做到精准交办、适时催办、全程跟踪督办。依托“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推动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按照小切口、具体化要求,发现和找准问题,健全完善建议发现和报送、认领和转交办、解决和满意度评价评估的在线闭环管理机制,在推动问题“入库”“出库”中破难题、惠民生、促发展。同时,在省委社会工作部官网、官微设立“人民建议征集”板块,依托人民网“人民建议”栏目及市(州)门户网站、小程序等平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民建议。
针对民意渠道分散、基层负担重、群众满意度低等痛点,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建设湖南省民意反映渠道一体化平台,接入国、省、市、县等80余条民意反映渠道。依托该平台同步建立集议题发布、建议征集、办理反馈、分析研判、查询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民建议征集网络信息平台,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目前,一体化平台已在省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和湘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试运行,并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
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建新里社区召开“板凳会”,向居民征集关于社区治理的建议。
落地见效
“金点子”变“金果子”
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成果转化是关键。省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把建议能否落地、问题能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标准,推动一大批高质量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
“老人腿脚不灵活,去医院不太方便”“晚上出行光线暗,路边树枝也该修剪了”……
近日,在湘潭市岳塘区五里堆街道金耐社区耐火小区党群服务站内,一场“三听三问”(听市场主体、听基层群众、听干部职工的声音;问困难、问期盼、问建议)调研活动正在进行。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倾诉着烦心事。岳塘区相关负责人认真记录每一条诉求,不时与居民交流,详细询问居民就医等问题的细节。在充分听取民意、摸清需求后,经过多方协调,金耐社区不仅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家庭医生工作站,出行照明和树枝修剪问题也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
这是湖南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湖南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全省县处级以上干部深入一线,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精准发现问题,依托“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提出有效对策建议。2024年3月以来,“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已收到建议16.67万件,解决13.71万件,解决率达82.24%。
不仅如此,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广纳良策,共征集建议3.1万余条。经过“单位推、专家评、集中审”的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十大金点子”和100个优秀“金点子”并进行表彰。如,娄底市一名市民建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多层次保险保障;一名网友建议持续加强户外劳动者站点建设管理,完善站点设施,打造网约配送员的温馨港湾。
去年以来,湖南组织开展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落实省委七次全会精神、湖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等专项建议征集,共征集各类建议2.21万条,编印的《“献策湖南”优秀金点子汇编》《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见效金点子汇编》,成为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墙面上画有汽车、马灯、热水瓶、水壶、手电筒等老物件;“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爱岗敬业”等标语随处可见……
漫步在衡阳市珠晖区的建湘路,色彩斑斓、创意十足的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成为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的文化新地标。
一笔一故事,一墙一风景。承载着厚重工业记忆的建湘路,和许多老街一样,曾经外观破旧、杂乱无章。在“献策湖南”活动中,有群众建议:可以在保留原有工业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运营理念,打造集文化展示、创意休闲、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这条建议被评选为优秀“金点子”,并被衡阳市委、市政府采纳。
经过精心改造,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于去年9月亮相。街区开放后,有市民在街区留言簿上建议:在“建湘工业历史文化馆”壁画中增加当地一家知名金属制品老厂的历史。这条“小建议”很快被采纳并增补到壁画中,让城市记忆变得更加完整。
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高度重视并充分听取群众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的一条条留言和建议,通过汇民智、连民心,汲取群众智慧,切实办好民生实事。
湖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走进省委社会工作部人民建议征集点,就“完善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丰富活动形式”提交建议。
数字赋能
让民意从“听得见”到“用得好”
面对海量民声数据,如何精准识别、深度挖掘、有效利用?湖南给出的答案是,向科技要效能、以数据赋智能。
正在建设的湖南省民意反映渠道一体化平台,致力于根治“系统多头建、群众多头跑、事项多头转”的顽疾,围绕“渠道融合、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目标,积极推动各类民意反映渠道融合联动,积极探索民声答疑、智能分析、城市画像等AI智能应用场景,实现“一个平台汇民意,协同共治提效能”。
湖南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民意渠道汇聚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智能分析和趋势研判,建立“月、季、年”定期分析机制,强化数据挖掘分析和动态监测,对热点诉求和建议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职能部门改进工作、治理效能优化提升等提供数据支持。
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认真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优化考核指标,重点抽查、核实、督办群众不满意、问题未解决且诉求相对合理的事项,切实提升问题解决质效,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2024年,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834.23万件,办结821.86万件。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民意渠道融合联动后,源头治理成效凸显。
“立足新起点,湖南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将着力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以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扩面提质’为抓手,体现湖南特色,持续擦亮品牌。”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沙市:
当好“四个角色”
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提质增效
长沙市夏天高温炎热,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每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不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在长沙人民建议征集小程序上提出希望在社区药店增设“爱心驿站”服务点,提供免费凉茶的建议。
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收到建议后,牵头建立“部门指导+企业保障+属地支持+门店参与”的联动机制,累计投入20余万元,在全市10家连锁药企、16家单体药店,共1043家门店摆放标准化茶水桶及标识标牌,为他们提供防暑解渴产品。
今年以来,长沙市深入探索民意汇聚新路径,依托民意渠道融合联动一体化试点,通过当好“四个角色”,有效提升群众建议办理实效,为特大城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当好“参谋”,强化辅助实效。依托6大类、20个民意渠道形成多源民意数据流,构建“日关注、周分析”动态研判体系,累计形成日常分析报告240期、专项报告7期,为市委、市政府及40家职能部门提供精准决策支撑,推动多项专项整治工作落地。
当好“尖兵”,攻坚治理难题。以改革攻坚精神深化民意渠道融合联动改革,在流程优化、风险预警等方面形成系统性机制。建立健全矛盾风险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针对突出性、集中性群众诉求和建议,精准发送预警函、问询函、重点交办函,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当好“探员”,拓宽征集路径。开展人民建议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线上构建“1+1+6”(1个征集平台,1个征集二维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领导信箱、网民留言、代表委员建议提案、领导干部调研等6个征集渠道)征集体系;线下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按“一筒、一码、一表、一窗、一员、一流程”等标准布局人民建议征集点。创新开展物业、托育、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等4场“面对面”专题征集活动。
当好“号手”,激发共建活力。深化人民建议征集受理办理机制改革,融合长沙民意渠道融合联动一体化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基层民主议事协商平台等数据,推动建议诉求接诉即办。出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指引》,坚持“两加两减”(加强沟通互动、加大转化运用,减少重复交办、减轻基层负担)的工作思路,市、区两级已有30余项建议成果转化落地。
益阳市:
聚民智、汇民力
“金点子”化解基层治理难题
针对小区夜间出行难题,社区以“板凳会”形式与居民面对面问需,现场收集到“增设太阳能路灯”等建议——这是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建新里社区召开“板凳会”征集关于社区治理建议的一个场景。
在益阳市,一条条来自群众的“金点子”,正通过畅通高效的征集渠道、多方参与的共治力量和创新落地的闭环机制,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民生福祉的“金钥匙”。
益阳市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全域覆盖的民意“采集网”。线上,“益阳人民建议征集”小程序、网格微信群、百姓直通车APP等平台,让“指尖提建议”触手可及。线下,遍布“红色之家”、社区(村)的征集点、流动的“板凳会”“屋场会”,更织密了家门口的民意网络。
为确保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益阳市普遍建立“征集—响应—落地—反馈”全链条机制。沅江市创设“园区市长日”,市长与企业面对面,采纳建议形成“五员合一”服务机制(由同一联络员同时承担党建工作指导员、企业帮扶联络员、安全生产监督员、工会建设指导员、政策宣传指导员五项职责),高效解决企业难题;安化县龙塘镇茶乡花海社区通过“群众提议—社区商议—党群合议”闭环,精准办理民生实事。
为有效提升建言“含金量”,益阳市还选聘来自多领域的52名特邀建议人,鼓励党员、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广泛参与,成为人民建议征集“主力军”。
常德市:
制度赋能民智
构建善治新格局
常德市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定为“民意转化系统工程”。由市委书记主持专题会议,今年4月审议通过三项制度文件,打造“制度+流程+标准”三位一体“制度包”,明确规范与实操指引。创新“三不三强化”工作法,即不搞排名通报、不设硬性考核、不做多头报送,强化协同、强化限时办理、强化统管,打造“征集—办理—转化” 全链条体系,确保“金点子”落地落实。
畅通渠道,汇聚民智。遵循“让数据多跑路”原则,常德市构建基层零负担参与网络。全市844名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深度调研,今年,已通过“走找想促”系统收集建议3200余条。推出“德智汇”人民建议征集栏目,设置四大功能模块,实现线上全程征集转化。依托169个乡镇(街道)政务大厅设“金点子驿站”,群众可线上线下提交建议。
常德市以“转化率、贡献度”为标尺,建立分级呈报机制,常规建议部门限时办结,高质量建议直报主要领导,2025年已有126条建议获市委书记签批、批注。如,针对关于提升常德市城镇化率的建议,专门成立“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心城区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题的市委专题调研组,将有关调研成果纳入常德市“十五五”规划。聘请49名特邀建议人及新就业群体等参与,促成相关制度、政策出台。
编辑手记
群众的声音是最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湖南省高度重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用人民建议征集之“匙”,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锁”。
强化延伸拓展,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方式创新。湖南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通过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搭建“领导留言板”平台等举措,拓宽人民建议征集覆盖范围,鼓励多元化参与,持续收集人民群众建议,系统梳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
强化落实落地,把“金点子”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果。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开花结果、落地见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上。湖南把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征集—交办—办理—反馈—评价—激励”全链条、闭环式制度规范,做到精准交办、适时催办、全程跟踪督办,将一张张“金点子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强化技术赋能,拓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广度与深度。湖南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起“人人可建言、时时能互动”的立体网络,让群众“金点子”更顺畅地转化为发展“金钥匙”。
本版内容、图片均由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作者: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