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握得稳却难顾孩子假期,穿梭街巷间仍牵挂独自在家的娃……每年暑假,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带娃焦虑”都备受关注。
今年,省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实施“‘新’心向荣相伴成长——湖南省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项目”,以“省级统筹、市县指导、志愿组织实施”的模式,“托”护新就业群体的“小牵挂”,让他们的子女由“脱管”变“托管”,收获充实快乐的假期。
古丈县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项目开营。
开在“家门口”破解“看护难”
“李老师,把孩子送到这儿,我就能安心去上班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有你们照看着,我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头。”8月5日上午8时许,在桂阳县从事网约配送员工作的史琼如,像往常一样准时将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送到托管班,郑重地交给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
这样设立在“家门口”的新就业群体子女托管班,正是湖南“‘新’心向荣相伴成长”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有效破解了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看护难”的问题,还成了湖湘大地上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线。
衡阳县明翰社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图书室、活动室,打造“学习+活动”一体化空间。古丈县古丈坪社区则把托管点打造成“童趣天地”,色彩斑斓的布置与志愿者的暖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的子女一进门就感受到家的温暖。
多元课程促进“全面成长”
“平时工作忙,孩子暑期没人照看,心里一直悬着。现在有了托管服务,不仅能安心工作,还能看到孩子开心学习、快乐成长,真的特别暖心!”衡阳县快递员吴师傅语气里满是感激。衡阳县托管班专业教师与志愿者携手围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知识科普等方面,为孩子们定制丰富课程,同时开展手工制作、趣味阅读、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既助力学业提升,又拓宽知识视野、培育爱国情怀。
从衡阳县的实践放眼全省,各地在推进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项目时,均主动打破“单一看护”的传统做法,普遍采用“兴趣激发+能力提升”的双轨模式,为托管服务注入全新活力。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多样化的课程“菜单”:低年级侧重习惯培养与兴趣启蒙,高年级兼顾能力提升与视野拓展,真正让托管服务既解决看管难题又能促进孩子“全面成长”。
永州市在永华高级中学开设就业群体子女专属暑期托管班。
永州市在永华高级中学开设就业群体子女专属暑期托管班,设置非遗女书文化、传统茶文化、武术太极、围棋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文化体验中,解锁充实又精彩的假期时光。桂阳县招募3名暑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与1名退休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团队,不仅为孩子提供作业辅导与答疑,还通过开展手工制作、绘画创作、趣味科学实验等特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湘乡市直接将托管班设在新华书店,设有心理健康辅导课,心理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绪识别游戏”,引导孩子准确表达喜怒哀乐,并借助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教会大家如何和小伙伴愉快相处,课堂上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合力撑起成长“守护伞”
8月11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城南社区,志愿者正带着孩子们学唱侗歌。孩子们跟着节奏轻声哼唱,从生疏到逐渐熟练,稚嫩的歌声与欢快的笑声交织,成为夏日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该县双江镇城南社区、通道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新’心向荣相伴成长”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模式,合力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成长撑起“守护伞”。
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做法不是个例。本次服务项目,多地构建起“专业力量+志愿服务”的支撑体系,让服务既暖心又专业。
资兴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动交警、禁毒、司法等部门及志愿者团队,形成“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力量”的服务模式,通过开展“心里悄悄话”“平安小课堂”等活动,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家长的后顾之忧。永州集结检察院、消防救援、红十字会、妇联、司法、国家电网等多领域力量,组建“安全导师天团”,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不少地方还建立“每日汇报”制度,实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动态。
“看到志愿者这么用心,我非常感动。”在衡南县托管班家长开放日,一位网约车司机看着孩子在美术课上认真作画,眼眶泛红。今年夏天,这样的温暖场景在湖南多地不断上演。
如今,“‘新’心向荣相伴成长——湖南省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项目”已圆满结束,但关爱仍在延续。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部将以此次项目为重要起点,系统梳理各地的优秀经验与创新做法,持续开展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新模式。
作者:王振亚 陈曦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