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二坊坪镇景龙桥村地处山区集镇,2016年由原景龙桥村、八步桥村、新丰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564户2114人,村民居住分散,生产生活不便,村内设有三角堰安置点,移民纠纷较多。2023年以来,慈利县二坊坪镇景龙桥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一团一约一基地”(“小龙人”法律顾问团、村规民约和村部便民服务广场)为抓手,贯通“说议督办调”5个环节,创新打造“且听龙吟”民主议事品牌,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有力保障人民当家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搭建平台听民声。为畅通村民诉求反映渠道,景龙桥村积极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群众屋场、法治长廊等资源,将每月的“赶场日”定为“且听龙吟”民主议事日,安排专人线上线下常态化收集、梳理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经综合研判形成议题、选定地点。同时,秉持“谁受益,谁监督”的理念,率先选聘26名“群众监督员”,建立“132”工作机制,鼓励其紧盯重要领域,按照“群众监督员一人报告、片组邻三长响应、镇村二级联动”的步骤自查自纠,并以“红黑榜”的形式督促党员干部做优服务。截至目前,全村已有700余人参加议事,有效办结道路硬化、户厕改造、防汛抗旱等57件民生实事,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链接资源解民忧。为有效满足村民法律需求,景龙桥村直面法律资源薄弱问题,主动链接高校,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探索校地合作“党建+法治”帮扶机制,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达成意向协议,成立由高校法科师生组成的“小龙人”法律顾问团,打造村级法律顾问工作示范点,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系列活动,“集成诊治”乡土法律“疑难杂症”。同时,借助高校智库、司法所和平安办之力,在村内培养近200名“法律明白人”、16名“调解员”、14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本土法治人才,充分发挥“关系好、纠纷少”的优势。今年以来,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立议”的原则,全村已召开24次议事会,帮助村民解决18个法律问题,科普102个法律小知识。
联动联调暖民心。为充分发挥“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效果,景龙桥村紧抓邻里、婚姻家庭、山林土地、房屋宅基地等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在民主议事会上,专门设置“大家来评理”环节。根据所议事项大小、影响范围、紧急程度等,按网格分别由村支书、支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等担任议事召集人,提前准备“一壶清茶、一张桌子、N张椅凳”等活动设施,同步邀请镇“三所一队一办”相关人员、法律顾问团成员参与议事,坚持法理情相结合,“一站式”分级分类妥善化解纠纷,筑牢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定期研讨复盘本土成功调解案例,并积极对外推送。如今,景龙桥村涉“黄、赌、毒、访”人员已基本清零,成为远近闻名的“无讼村”。
下一步,景龙桥村还将用心用情做好转化工作,及时将村民议事协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写入村规民约,让“且听龙吟”民主议事品牌成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陈大山、李海龙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