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工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湖南社会工作 > 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 详情

岳阳市临湘市:党建引领“五微”治理 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文章来源:岳阳市临湘市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 2025-05-08 17:44:08 
大字号

岳阳市临湘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根本路径,在调研总结基层治理经验基础上,创新构建“党建领治、多元共治、精细善治”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全域推广“组织建在网格、服务沉到屋场、协商融入日常”的治理模式,实现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形成具有临湘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构建“微机制”体系,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织密五级组织网络。建立“市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片组邻’三长+‘群英’”纵向治理架构,将全市划分为161个治理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326个,推选“片组邻”三长及“群英”6770名,打造“15分钟治理响应圈”。聘任13名快递小哥、6名外卖员担任社区“流动治理观察员”,依托党群暖心驿站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实现治理触角全延伸。

创新党建联建机制。出台《关于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四联四促”助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行“机关+村社”“两新+村社”“企业+村社”联点结对共建模式,推动68家市直单位、两新组织与村(社区)签订共建协议,结成帮扶对子,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近两年来,通过党建联席会协调解决环境污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227件。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基层治理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开展“最美三长”“优秀群英”评选工作并形成常态化机制。2024年县乡两级累计表彰邻长243人、组长118人,评选出优秀“群英”28名,将73名邻长和组长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和党员发展对象。

打造“微平台”矩阵,提升精准服务供给能力

构建三级服务枢纽。建成1个市级党群服务中心、14个镇街综合服务平台、16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站及“群英断是非”工作室,延伸打造“党群暖心驿站”46个、“乡村屋场议事点”392处,全面升级“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政务服务事项100%下沉办理。

创新数字治理场景。升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系统”,整合人员档案、服务激励、考核数据,实现“一网统管”。以詹桥镇分水村为试点,引入基层治理APP,设置“事件上报、志愿服务、政策咨询”等8大功能模块,建立“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接单—在线评单”闭环机制,累计处理群众诉求879件,满意率达98.6%。

培育专业服务力量。组建“党员先锋队”“群英智囊调解团”“志愿服务队”“青年帮帮团”等特色服务队伍52支,培育持证社会工作者71人。开展“红色物业”创建行动,成立物业企业党支部5个,推动社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签订共建协议,打造“物业+养老”“物业+菜鸟驿站”“物业+托幼”等特色服务品牌。

深化“微协商”实践,完善多元共治生态体系

创新议事协商模式。全域推广“群英断是非”工作法,以党建引领、聚群英之力、替村社分忧、帮群众解难。建立“三事分流”机制(大事政府办、小事协商办、私事自己办)。2023年通过该工作法协商解决停车位改造、山林纠纷、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680余件。

构建矛盾化解闭环。推动镇(街道)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平台,整合政法、信访、司法、应急等部门力量,建立“中心报告、镇村响应、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首站受理、快速响应。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回访”全周期管理,在医患、物业、劳资等重点领域建立行业调解委员会,培育“和事佬”“法律明白人”等调解队伍,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2%。

推进协同治理改革。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工作规则》,加强部门协同,凝聚治理合力。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基层执法体系,推动城管、市监、自然资源等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吸纳“四通一达”和美团、饿了么等新业态企业参与治理,通过聘任流动网格员、流动治理观察员,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创新“微公约”治理,培育文明善治新风尚

建立特色公约体系。指导各村(社区)通过“线上征询+屋场会商”制定个性化居民公约,形成《移风易俗十二条》《禽畜圈养公约》《屋场卫生保洁条例》等特色制度。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近两年来评选“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典型280余户。

深化文明实践行动。开展“3·5雷锋家乡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带头树新风”活动,带动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协同市委宣传部调研农村丧葬活动移风易俗工作,出台《临湘市农村操办丧葬活动推荐性标准》,文件推行以来,全市婚丧嫁娶开支明显下降。

打造文化浸润工程。建设“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家风馆”“村史文化墙”等文化阵地65处,组织开展“曲艺讲党课”“送戏下乡”“非遗课堂”等活动240场次。培育以全国道德模范李国武为代表的“临湘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57人,以文化滋养助推治理提升。

做实“微心愿”工程,增强民生服务温度质感

构建心愿响应网络。建立“线上+线下”心愿征集平台,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心愿树”“微信箱”,通过微信群、小程序实时收集诉求。建立“红黄绿”三色分级处置机制,落实民生急难问题24小时响应。

创新精准服务模式。开展“小区吹哨、党员报到”“党员认领微心愿”活动,组织8655名机关单位和新兴领域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引导乐善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开展“六助”活动,重点解决“一老一小”照护、慢性病管理等民生关切问题。

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建立“党员承诺—群众评诺—组织考诺—公开亮诺”流程,将服务成效纳入党员考核。筹建临湘市志愿者联合会,规范全市志愿服务活动。整合民间资本、公共资源打造幸福食堂5个、养老托育机构12家,实现民生服务精准触达。

通过“五微”治理实践,临湘市基层治理呈现“三降三升”显著成效:12345热线投诉量下降41%,治安案件下降33%,信访总量下降28%;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6.8%,社会组织参与度提升至82%,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数提升65%。相关经验获评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为新时代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作者:张金艳

责编:孙雨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社会工作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4073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