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灯不亮,当天就修好了;医保停保,隔天就办结了。现在找政府办事,就像给家里人打电话,又快又管用!”近日,衡阳市常宁市培元街道一位市民在12345热线回访时感慨道。一句朴实的评价,道出了常宁市将“最是乡音解乡愁”情怀融入12345热线治理的实效。
在数字化浪潮中,常宁市创新基层治理,让12345热线成为一条承载“数字乡音”、全天候在线的“暖心线”。它打破了时空阻隔,无论市民身在何方,只需一个电话或一次点击,熟悉的“乡音服务”便能即刻响应,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化解在指尖、解决在基层。
闻风而动,“热线速度”安放“民生乡愁”
近日,常宁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接连收到两份“照明”诉求。一是培元街道锡爵塘广场路灯故障且亮灯过晚,二是泉峰街道曲市村因运输车辆倾倒渣土,导致扬尘严重。两个问题,一个关乎市民夜间出行安全,一个关乎片区人居环境。
热线工单就是“行动指令”。城管局第一时间分流转办,路灯管理股工作人员当天检修完毕、调整时控;执法人员立即赶赴曲市村,找到项目负责人,依据《湖南省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现场责令其落实洒水降尘、规范作业时间。同样高效的还有三角塘镇长江村倒塌的电缆杆,湖南有线常宁网络公司在接诉后,次日便完成修复。
“从反映问题到解决,就像家里人帮忙,心里特别踏实。”后续回访中,市民的满意评价,正是对“热线速度”守护“民生乡愁”的最佳注脚。
数字赋能,“云端乡音”破解“办事烦忧”
常宁12345热线积极充当“数字乡音”的翻译官和引导员,确保服务不掉线。
一位市民通过“湘易办”申请农村建房,却因资料错误卡壳,系统无法重复提交。焦急之时,他拨通了12345热线。常宁市数据局接单后,主动安排工作人员“一对一”指导,帮助其通过电脑端成功完成申请修改,让“数据跑路”真正替代“群众跑腿”。
同样,对于市民通过云闪付申请电动车补贴迟迟未到账的疑虑,常宁市商务局迅速核查,明确告知市民“初审已通过”,并清晰说明后续复审流程。这种透明、主动的“云端回应”,本身就是在消解数字鸿沟带来的“新乡愁”。
温情闭环,“线上恳谈”织密“干群同心”
“最是乡音解乡愁”,关键在“解”。常宁12345热线借鉴“屋场恳谈会”“湾场议事会”的经验,构建了一套“接诉-办理-回访-满意”的线上温情闭环。
从为异地就医犯愁的务工人员,到急需办理火化证明的外地群众,这条热线以“时时在线”的坚守,让每一个诉求都能找到回应。无论是市民为孩子办理新农合停保,还是咨询各类政策,相关单位在“收悉后迅速处理”已成为标准动作。医疗保障局内部高效协同,一天内办结转保;各承办单位在问题解决后,无一例外地进行电话回访,聆听市民最真实的反馈。
这条热线,已不仅是问题的“接收站”,更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它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承诺和线上“不间断”的暖心服务,织就了一张覆盖常宁全域、数字驱动的“民心网”。
常宁市通过12345热线这一现代化治理工具,将“乡音叩门”的质朴情感与“数字赋能”的现代手段完美结合,让“声声入耳”的民意,收获“事事暖心”的回应,在日复一日的为民解忧中,持续绘就着干群同心的最美同心圆。
作者:湖南社会工作
责编: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