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以党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改革为契机,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聚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聚焦网格划分、队伍建设、机制运行三项重点工作,构建“镇联点班子+村党组织书记+片长+网格长+信息员”的五级农村治理体系,打通基层“壁垒”,切实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
因地制宜 细划网格 织密治理“小单元”
一是村社初划定范围。由村(社区)干部按照“规模适度、管理方便、功能齐全、区划完整”的原则,以50户左右农户为基本单元,初步划定网格边界,确保便民服务“15分钟可达”、应急响应“5分钟到位”。二是部门审核优方案。镇党建办牵头,组织自然资源所、农经站、派出所等站办所联合会商,研判网格划分合理性,对户数过多、范围过大的情况,逐村反馈调整,消除服务盲区31个。三是实地勘察明边界。镇包村干部联合片长、网格长、信息员实地勘定,综合考虑居住习惯、地形地貌等因素,最终划分基层治理单元320个,较原有网格划分增加63.22%,平均管理面积缩减37.65%,推动治理触角直达“最后一米”。
民主公推 精准赋能 凝聚治理“微力量”
一是拓渠道优结构。坚持“方便参与、格内选人、优中选优”原则,通过“网格公推”会议,就地转化村(社区)干部、原小组长等84人,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后备干部等“四类对象”23人,招募中共党员、产业大户和有威望的群众等133人,实现“定格、定人、定责”全覆盖。二是定职责强实战。在“民情信息采集、矛盾纠纷稳控、安全隐患排查、上级政策宣传”四项核心职责基础上,结合秸秆禁烧、防汛抗旱、禁燃禁放等实际工作需求,开展入户走访、禁烧宣传、红白喜事摸排等253次。三是强保障提战力。各村(社区)围绕职责任务梳理、政策要求解读,以及应急处突、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方法,针对性开展专题培训20次392人次,着力培养“会听、会看、会说、会判断、会报、会引导”的“六会”信息员。明确务工补贴、健康保障、活动开展等支出标准,激发履职内生动力。
提质增效 协同减负 办好群众“真实事”
一是创新“三多”工作法。政策宣传“多走一步”扩大覆盖,隐患排查“多看一眼”消除盲区,信息收集“多问一句”获取细节。通过将网格工作嵌入通勤、采购、劳作等日常场景,有效缩短21%以上的信息传递周期。二是构建闭环处置机制。打造“受理-处置-反馈-上报-归档”五步全流程管理体系,对群众诉求实行“首接负责、一跟到底”的全程跟踪模式。信息受理后限时分派处置,全程跟踪督办,回访群众满意度,跨部门事项由镇级统筹,最终归档留痕。今年累计收集民情信息、矛盾纠纷231件,办结、化解196件,办结率84.8%。三是搭建网格微信群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进,一方面组织信息员逐户宣传入微信群,确保“一户一代表”;另一方面建立群管理规范,明确信息发布、诉求响应、问题处置流程,实现政策宣传、诉求收集、问题处置的“一键直达”。同时,结合网格化巡查,对未入群家庭进行“点对点”补录,确保覆盖率达100%,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群、大事不出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湖南社会工作
责编:孙雨桐